圈層效應》中提到,“面對群體的強勢崛起,只有理解消費主力的商業邏輯,懂得如何靠攏這一代年輕人,未來的商業才能成功”。
這句話包含兩個意思,一指“得年輕人得天下”,年輕人是每一個時代的財富密碼,讀懂年輕人,等同于讀懂當下的商業邏輯。二則可以用一句臺詞來形容,“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年輕”,年輕人在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定義與標簽。
因為坐擁2億年輕用戶,B站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盡管時至今日,B站沒有實現盈利,甚至沒有健康持續的商業變現模式,但2億年輕用戶,依然讓B站股價從11.50美元一路上漲到138.78美元,總市值482.17億美元。
作為最大的年輕人潮流文化娛樂社區,B站越發成為品牌重要的營銷陣地,由與年輕人關系緊密的科技公司到阿里系的盒馬、網易考拉以及一系列快消、餐飲品牌,B站聚焦了希望一窺商業未來的企業。
在營銷人員眼中,打入B站等同于,打入年輕人群。
然而,作為聚集了2億年輕用戶的社區,入駐B站就等同于了解年輕人嗎?甚至說,B站本身了解年輕人嗎?這兩個問題,時至今日都需要打上問號。
這屆年輕人不容易討好
入駐B站等同于打入年輕用戶群體?實際上不然,盡管很多案例都在表明,入駐B站可以拉近與年輕消費者的距離,然而卻并非一勞永逸的方法。
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大量學生、上班族被迫居家學習、居家辦公,讓辦公應用釘釘一度成為備受熱議的“網紅”,一邊在各大應用商店上遭到小學生一星差評,另一邊又基于一系列調侃視頻,在B站推出“求饒”短片,認慫賣萌,引爆全網,成功收獲了年輕人的好感,躋身成為2020“網紅博主”。
然而,沉浸在“被年輕用戶接受了”的氣氛中的釘釘官方最后卻遭到當頭一棒。6月16日,釘釘發布的一組“618帶貨天團,釘釘寶藏男孩”海報和MV。在宣傳海報中,釘釘程序員,戴上了假發,穿起了女團制服。可以說是融合了在年輕群體中大熱的“選秀”和“女裝”元素。
然而這個舉動并未討得年輕人的歡心,反而遭到了大量負面評價。“年輕人喜愛的元素”這個一貫好用的套路,忽然失靈。釘釘官方或許也疑惑,這屆年輕人到底要怎么討好。
一招鮮難走遍天
事實上,不僅品牌方不懂年輕人,甚至B站自己也讀不懂年輕人。以二次元發家,逐漸發展成年輕人潮流文化社區,B站可以說是年輕文化的代言人。然而伴隨破圈的持續進行,B站將不同圈層的受眾聚集到一起,最終引發新用戶和老用戶的矛盾,進而波及到了B站的口碑,甚至是商務。
事件起源于1月播放的新番《無職轉生》,作為2021年的開年主力新番,《無職轉生》獲得了B站的強力推薦,然而動畫一開播,風評就開始兩級分化,不同圈層的用戶,對這部新番是否存在三觀不正導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事件在動畫區UP主Lex在直播中炮轟該動畫推向高潮,一場由不同圈層用戶組成的群體在各個社區掀起罵戰。《無職轉生》被網絡輿論徹底推上風口浪尖,或針對lex、或針對這部動畫的尺度和三觀問題,無論男女均形成了網絡爆炸式的爭吵和口誅筆伐。最終Lex賬號遭到封禁、B站下架《無職轉生》。
然而事件并沒有隨著B站下架動畫而終止,隨后一批女性觀眾在不滿B站處理方式的情況下,為B站貼上不尊重女性用戶的標簽,并掀起抵制B站、狙擊B站商務的網絡活動。
有網友評價,《無職轉生》事件的起因是,一部原本不該被廣泛推廣的動畫,被推廣到了大眾面前,那么它將遭到不同圈子、喜好的年輕受眾的審視。
事實上,B站在進行破圈的同時,吸引了來自不同圈層的用戶,并企圖將其進行融合。然而在網絡社交日漸圈層化的當下,年輕群體中形成了不同的圈子,在各自的圈子中存在不同的規則,最終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價值觀。
而不同的價值觀,最終引導到不同群體對同一起事件的看法出現差異。所謂“個性化”,實則是指每一位年輕消費者都與另外不同的消費者存在差異,這導致面向年輕消費者的營銷更加困難。
女性力量是把雙刃劍
在消費升級、信息爆炸的時代,傳統吆喝式營銷很難引起消費者的注意,這讓越來越多的品牌在營銷時轉向“價值觀營銷”,也就是說在進行內容營銷的同時進行價值觀的引導。其中女性話題作為近幾年來在年輕消費者中的熱門話題,成為品牌進行價值觀營銷的“利器”。
面向女性消費者的新晉內衣品牌Ubras在營銷活動中更加專注于探索女性精神世界,由產品推廣向基于女性價值認同感的潛入式互動轉變。然而,通過代言人歐陽娜娜以及將悅己消費大眾化等等舉動,形成為了自身品牌形象的Ubras也難免在女性價值營銷上翻車。
日前,在已有B站事件、茶顏悅色道歉的前車之鑒,Ubras攜手李誕開啟了一場飛蛾撲火的營銷活動,使用了“躺贏職場”這樣引發歧義以及容易引發女性不適感的文案,而陷入到輿論危機中。
盡管品牌方動作迅速,事情發酵當天便道歉并下架相關內容,但對品牌此前樹立的形象已經受損。不合適的代言人、引發不適感的文案,讓品牌艱苦樹立的形象幾乎毀于一旦。
據了解,伴隨著脫口秀在中國的興起,近一年來95后對觀演市場的熱情空前膨脹,使李誕、楊笠等脫口秀演員,成為年輕消費者討論的焦點。按理說“年輕”+“女性價值觀”幾乎是價值觀營銷的不二法門,可是偏偏翻了車。這說明,“年輕”和“女性主義”并非萬用靈藥。尤其在涉及女性議題時,消費者對品牌營銷會更加苛刻。
事實上,在接觸女性話題時,營銷人員應該更加謹慎,品牌應該從女性視角出發,深入了解女性消費者需求,同時不要越過底線,在面對女性議題時,應打破偏見,打破傳統同質化、單一化審美,尊重女性的價值觀與審美多元化的表達。
事實上,伴隨著消費升級、萬物互聯,線上營銷呈現出兩大趨勢,一為群體圈層化,二為市場下沉。品牌翻車案例表明,在制定的營銷策劃時,品牌方需要針對不同圈層和市場進行調整。
像是B站這樣擁有2億年輕用戶的社區照樣無情翻車,家電品牌在進行年輕化營銷、價值觀營銷時,需要更加謹慎,否則成也蕭何敗也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