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互聯網技術賦予了商業千姿百態的進化能力,從產品思維到模式創新,各種策略、手段、技巧層出不窮。其實,商業成功的核心秘密亙古不變。閱讀古籍中的老北京商業風俗,我們發現古人的商業智慧不輸于現代人。閱古而知今,以霞公府門外的王府井大街為版圖中心,讓我們回望百年前老北京的繁華商業,洞察熙攘市井中的古老經商智慧。


霞公府身邊的老北京商圈
繁花似錦的京城廟市。清代康熙帝恤商政令,京城的商業發展迅速,廟市增加,即以寺廟為中心在周邊興起的商業市場。例如霞公府往北的隆福寺廟市,“東西兩市貨真全,一日能消百萬錢”是隆福寺和護國寺廟市商業興盛的描寫。如《北夢錄》一書所云:“廟市乃為天下人備器用、御繁花(群華)而設也。珊瑚樹、走盤珠、祖母綠、貓兒眼,盈架懸陳,盈箱疊貯。紫金脂玉、犀角伽南、商彝周鼎、秦鏡漢匜、晉書唐畫、宋元以下物不足貴。又外國珍奇、內府秘藏、扇墨箋香、幢盆釗劍、柴汝官哥、宮妝禁繡,世不常有,目不易見,諸物件應接不暇。”
東華門高端商圈。明成祖遷都北京,天下財貨聚于京師,商貿風俗開始走向為皇帝貴族服務的趨勢,也引領了北京商業“時尚”,延續至今。其中皇室、宮廷自身經營的商業占有很大比重。明代皇室和官員在東安門外合開了寶和、和遠、順寧、福德、福吉、寶延六家皇店,稱為“內市”,專門販賣各種高品質雜貨,也經營貂皮、狐皮等高檔商品,是名副其實的京師高端商圈。
“專業”市場林立。北京商業還有集類為市的習俗,其中一些頗具北京地域特色,如霞公府附近的東四牌樓米市(東四牌樓于1954拆除);霞公府往南的前門外珠寶市、銀錢市、皮衣市、魚市、果市;大柵欄門框胡同的玉器市;崇文門的花市、紙市等都是北京商業市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基礎上還形成了很多著名的商業街區,如鐘鼓樓作為元代大都最為繁華的商業街區,隨著明代商業中心的轉移而趨于蕭索,至清代鼓樓到地安門商業雖日漸繁榮,但最繁榮者則在前門大街,至后來王府井大街新式商業興起,商業中心也發生轉移。時至今日,霞公府所在的王府井依舊是國人心目中的商業第一街。
老字號的金字招牌
老北京商業文化底蘊濃厚,素有將吉祥字作店名的風俗。店名總在乾、盛、福、利、祥、豐、泰、仁、益、昌、亨等字中取一個吉利字,如豐澤園飯莊、盛錫福帽店、全聚德烤鴨店、天福號肘子、亨得利眼鏡店等,其中很多都集中在霞公府門外的王府井大街上。北京的商業與儒家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字號匾額的講究即可窺見一斑。店鋪字號匾額多邀請有名望的人書寫,如六必居、鶴年堂是明代武英殿大學士嚴嵩所寫,便宜坊由明代嘉靖年兵部員外郎楊繼盛所寫,都一處燒麥館是乾隆御筆所書,賞古齋古玩鋪則由光緒帝老師翁同龢所書,天源醬園則由清末狀元陸潤庠所寫。這些店鋪的“金字招牌”多選用貴重楠木制作,匾底涂黑色,字貼用純黃金箔,厚重古雅。
崇尚儒商也賦予了北京商賈的經營大智慧,時至今日依然是商業成功的核心要領。如誠信無欺的商業信譽,逐利思義的商業倫理道德,質量精益求精、服務一諾千金的經營理念,貨真價實的商業經營特色等。由于恪守這些經商法則,同仁堂、六必居、瑞蚨祥、都一處、月盛齋、內聯升、稻香村等老字號經歷數年興盛不衰。如距離霞公府不遠,王府井大街的老字號“盛錫福”的店訓為:“生意要勤謹,切勿懶惰,懶惰則萬事費;賬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則資本滯;接納要謙和,切勿暴躁,暴躁則交易少;工作要精細,切勿粗糙,粗糙則出品劣。”
在王府井鑄就一塊嶄新的金字招牌
如何鑄就金字招牌?幾百年的商業變遷,無論是老字號,還是新品牌,成功的核心理念依舊不動如山——質量精益求精、服務一諾千金。2011年,在紫禁城旁、王府井里,霞公府在這塊風水寶地中拔地而起,這里凝聚了建造者、建筑師、工程師的無數心血,匯集了中外頂級材料和設備設施。作為京城頂級人文大宅的杰出代表,霞公府謹守匠心品質,實現了品牌、擇址、戶型、精工、科技、園林、配套、人文、圈層九大價值基因的升華,開創了更高端的人文生活體驗。所有這些只為了一個簡單的目標——鑄就一塊京城頂級人文大宅的金字招牌。




關于霞公府:霞公府是建造在北京紫禁城旁的頂級人文宅邸,身處有七百多年歷史的王府井文化商業街區。霞公府于2011年建成,名稱沿用晚清貴族載霞府邸舊名。其建筑規劃由中元國際工程公司完成,室內設計邀請了著名的“新裝飾主義”領軍人邱德光先生主持。霞公府定位于為巔峰人士提供在中國經濟文化核心區域的頂級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將為您提供一個充滿文化內涵和頂級生活品質的溫馨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