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段時間,朋友圈被《原創已死》這樣一篇文章刷爆。所有人都表現出憤慨、同情、惋惜等情緒,并奔走相告,打抱不平。然而,如同所有熱點事件的效應一樣,熱度過去了,事情也被遺忘。
維護版權,保護原創,不是靠情緒共鳴奔走相告來表達重視的,需要徹底的決心去建立健全的體制體系,去尊重和規范每一個原創作品的價值。
艾佳生活是一個關于 家居 的互聯網生態圈,它與其他 家居 平臺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在中國第一個建立起設計師版權化的執行體制——“喜舍杯·中國設計總評榜”。
優秀的作品會被收錄進艾佳生活的全品家DNA庫,與原創設計師建立起“一次設計,多次交易”的合作模式,既能讓空間設計師有更大的動力去原創更優秀的作品,又能將這些作品真正實施到大眾家庭中去。
今年是喜舍杯的第二年,由艾佳生活、中城聯盟、明源地產研究院三家權威機構聯合發起的“喜舍杯·中國住宅設計總評榜-2017年度總決賽暨頒獎盛典”將于10月27日落地云南·滇池,璀璨啟幕,現場決選金獎得主,奉上10萬元冠軍大獎,上演中國版科莫湖盛典。

今天,有這樣一組數字值得記錄:覆蓋全國10大賽區、分布在42個省市的聯合分站、超過500位設計師報名;從啟動到現在超過6個月、全網聯動180余天、歷經4320多個小時征集作品,15位評審經過336個小時的激烈交叉打分,2017喜舍杯·中國住宅設計總評榜【全國15強】新鮮出爐。

喜舍杯出品人--設計圈的老朋友李想看完數據之后,如是說:
“15位評審的交叉打分匯集完畢之后,我是第一個看到匯總結果的,當時有兩個感慨:堅持在設計第一線的老兵真多,以及,新鮮力量不可忽視。
全國15強的名單中,年齡最大的48歲,最小的22歲,這是超過兩輪的年齡差。一端是堅持多年的匠人精神,無論從業多少年,始終對設計抱有熱情和期許,一端是破空而出的新銳思維,不受束縛的想象力,賦予設計未來的出其不意。兩端相遇,我相信,15強的現場決賽,會相當精彩。這是一場跨越年齡和時空的對決,我很期待。
從本次整體的報名人數分布上來說,江浙滬毫無疑問以量取勝,從最終15強的名單里,也能看出江浙滬賽區選手所占的半壁江山。很難說是因為設計的繁榮提升了設計的水準,還是由于設計的水準促進了設計的繁榮。反觀蒙甘寧、新青藏云貴兩個賽區,無一人入圍15強,實際情況是,報名者人數也并不多。我相信這些地區也有好設計師,只是他們也許缺乏好項目好甲方的滋養,又或者說缺乏媒體關注度和設計挖掘環境。這個現象,喜舍創享會重點關注,并且嘗試聯合媒體推動。
特別想說的是,設計圈一直都是性別嚴重失衡的行業,很高興看見本次15強中有一席女設計師入圍。作為設計圈公認的大齡單身外來務工女青年,我深知設計這個行業的辛苦,也跟很多女設計師溝通過她們遇到的生活與事業之間平衡的困境。但是我想說,當設計越來越為生活服務,當設計越來越需要溫度,女性在設計中的細膩心思和敏銳感知,是一定具備某種程度上的優勢的。作為女性,我很期待明年的數據,以及,我很期待更多本身就在打理生活的女性設計師來塑造生活場景。
本次的作品評審中,作品的評分分值差異非常大,既有100分挑不出毛病的滿分,也有0分這樣爆冷的分數。倒推回來看,細思極恐,也就是說,為廣大業主提供設計服務的群體,其設計水準之間,是“不值一提”到“無懈可擊”之間的差距。這個差距,業主知道嘛;這個差距,行業關注嗎?這個差距,有標準嗎?但不能否認的是,為這個差距買單的,是用畢生積蓄買一套房子住一輩子的業主,作為設計行業的一員,捫心自問,我們能交代嗎?
評述致此,作為喜舍杯的出品人,我并不感覺到輕松。看起來比賽的重要節點是完成了,但是中國住宅設計領域要走的路還很長。老百姓要什么,我們能提供什么,政策是什么,整個行業能做些什么。該給那些用一輩子積蓄買房子的業主一個“家的交代”,是喜舍創享和艾佳生活將持之以恒追求的事業。
15位入圍決賽的選手將在滇池湖畔經歷現場抽取命題、現場獨立設計、TED式演講,來自設計界、地產界大咖評審將現場打分決選,最終產生的2017全國總冠軍將贏得十萬元現金大獎。
滇池盛會,邀您共同赴一場設計之約。
我們的夢想是,設計點亮生活。
如上。”
10月27日,以后我們相約云南滇池湖畔,共同見證喜舍杯·中國住宅設計總評榜全國總決賽暨頒獎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