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燈飾照明行業,電子商務亦如火如荼發展,各種“高逼格”形象的第三方電商平臺不斷涌現:e燈快線、燈燈網、123美燈在線、名燈共和(EDS)、第三倉……它們希望重構、重建燈飾照明行業的營銷模式和商業模式,也遇到了許多成長的煩惱,它們不斷地試錯,努力地探尋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今年3月,“互聯網+”正式出現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5月,電商“國八條”出臺。如今,電子商務已滲透至各行各業。據艾瑞咨詢統計,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1.3%。
在燈飾照明行業,電子商務亦如火如荼發展,各種“高逼格”形象的第三方電商平臺不斷涌現:e燈快線、燈燈網、123美燈在線、名燈共和(EDS)、第三倉……它們希望重構、重建燈飾照明行業的營銷模式和商業模式,也遇到了許多成長的煩惱,它們不斷地試錯,努力地探尋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而我們,也應該為他們的創新和大膽嘗試,給予最熱烈的掌聲。
電商平臺如潮涌現,助推行業發展
據初步統計,目前,燈飾照明行業內大大小小的電商平臺已有數十家,如前文中談到的e燈快線、燈燈網、123美燈在線等。因燈具產品并非單純地買賣就行,還涉及安裝、調試、布光指引、維修等專業服務,這些平臺大多數是融合了線上線下服務的O2O模式,消除了買賣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減少了交易環節和交易成本,有效地整合了行業資源。
同時,燈飾照明行業魚龍混雜,有的電商平臺因此對合作商戶在資質、實力和產品等方面進行嚴格的篩選,如e燈快線在上游聚合了300多家LED照明單品冠軍企業,提供給下游經銷商、消費者優質價平的工廠直銷產品,成為名副其實的“互聯網+照明”的服務商;而第三倉也提出了“安全優品”的理念,這些都對燈飾照明行業的產品研發和健康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哪些人在玩電商?
從目前來看,做燈飾照明電商平臺的大體分為三類:
一類是原來的生產制造廠家不滿足于單純做產品,他們站在行業的高度渴望搭建一個共享平臺,打造照明行業優質生態鏈。如e燈快線、123美燈在線等。
e燈快線創始人——史杰,他有另一個為人熟知的身份“玉蘭燈發明者”、“模組路燈締造者”——江蘇史福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近年來,燈飾照明行業生態環境不斷衍變,史杰也深刻地意識到,互聯網+制造業是未來的潮流趨勢。從2011年開始,他便籌劃搭建e燈快線。據悉,這是照明行業內首家垂直O2O電商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廠家專注于研發和制造,物流商和渠道商則專注于“配送”和“服務”,為消費者提供“線上購買、線下體驗”的貼心服務。
據史杰介紹,e燈快線目前已經發展100多家電商服務中心,5000余家服務網點。預計至2020年,公司將完成4000家縣級以上城市電商服務中心建設、10000家鄉鎮級電商服務中心建設、300000個電商服務網點建設。
123美燈在線創始人趙德則原是中山卡曼照明董事長。2015年,趙德首期融資7000萬元,與相關資本共同發起成立了123美燈在線,將之定位為“全國最專業的燈飾O2O電商平臺”,并計劃2015年在全國100個重點城市孵化100家123美燈在線體驗中心———未來燈飾店。
而由制造商轉型做O2O電商平臺,也擁有著四個方面的突出優勢:1、具有較強的產品整合能力;2、在全國擁有較為寬廣的渠道網絡;3、擁有豐富的品牌、市場推廣經驗;4、擁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豐富的管理經驗。
一類是由經銷商、賣場等自建的電商平臺,如亮美E家、名燈共和(EDS)、金府商城等。
靠信息不對稱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渠道商也積極轉變角色,O2O成為首選,而他們最大的優勢則在于非常了解終端的消費需求和特性。
還有一類是由網絡公司、金融等其他領域跨界進來燈飾照明行業創辦的電商平臺,如燈燈網。
燈燈網創始人魏幸光原是古鎮一家銀行機構的高管。2013年,魏幸光創辦了燈燈網,而多年來積累的金融專業知識和資源,也成為他獨特的一大優勢。
此外,還有一些專門從事網絡推廣業務的公司,他們線上推廣經驗豐富,不足之處是欠缺對行業的了解以及線下實際操作。
電商平臺的四大生存困局
因為缺乏足夠的經驗可循,目前,燈飾照明電商平臺在建設和成長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難題。
一是信任和推廣問題。對于電商平臺而言,流量無疑是最重要的。電商平臺要想有人氣,一來需要進行宣傳推廣,讓大家知道這個平臺的存在;二來則是要解決用戶的信任問題,讓買賣雙方愿意在上面發生交易。
二是人才和團隊問題。O2O是新生事物,人才極度匱乏。據了解,在古鎮,不僅懂電商、懂運營的高端復合型人才一將難求,連程序員、美工、運營、網商顧問等電商基本人才都很缺乏。
三是資金問題。網站建設、技術支撐、運營推廣、團隊建設等,都需要“燒錢”。目前,各電商平臺主要的資金來源是外部融資,有的已投入了上千萬元,但都尚未實現盈利。在“融資—擴大規模—繼續融資”的游戲下,如何“找錢”也是一項必要的功課。
四是忌用制造業思維來做電商。電商與傳統制造業在思維、管理方式上差別迥異,將根深蒂固的工業時代思維轉變成“互聯網思維”并非易事。
沒有金剛鉆,莫惹電商
寫到這,電商平臺的運營大有“路漫漫其修遠方”的味道,而采訪中,各位電商創始人也給出了自己建議,認為在做電商之前先回答以下五個問題:
1、是否具備長遠的規劃。比如,3年、5年不贏利怎么辦?京東目前還在虧損,電商平臺的建設并非一朝一夕,做電商需要堅持和耐力而絕非忽悠;
2、較強的融資能力;
3、團隊打造的能力;
4、清晰明了的贏利模式;
5、讓投資者獲得合理回報的能力,而非將投資人的錢“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