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也就是說,中國在由制造業大國,邁向制造業強國的過程中,低價、規模導向型的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時代。而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則必須加強品牌建設。
延伸到洗衣機行業,各家品牌也正在從注重數量和規模,向注重品質和價值轉變。在高質量發展階段,誰能突出重圍,第一個轉型成功?

產品結構升級,品牌更加集中
從市場及產品發展趨勢上看,高端市場成為洗衣機行業新引擎。在行業去規模化的大趨勢下,高端市場成為企業追求經營質量的必由之路。
據奧維云網(AVC)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至今,線上線下無論是波輪還是滾筒,純低端產品正在衰退,中高端產品則不斷提升。

圖注:洗衣機產品歷年線上線下零售額結構變化(圖源奧維云網)
從產品品類來看,2020年滾筒洗衣機產量為2948萬臺,同比提升6.7%,而波輪洗衣機產銷量則出現下滑。尤其是圍繞大容量和洗烘一體機的產品,升級趨勢十分明顯。洗烘一體機線下市場零售額占比為48.6%,同比增長7.7%。其中,10kg產品零售額線上和線下市場同比增長達到11%以上。
洗衣機向洗烘一體機等中高端產品切換,也促使市場整體均價水平向上提升。
奧維云網(AVC)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洗衣機線上市場均價1500元,線下均價為3405元,同比分別提升2.7%和7.2%。從品牌來看,增速最快的是海爾和美的。而從價格表現來看,中高端滾筒洗衣機線下市場超過6000元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歡。
顯而易見,產品升級帶來的溢價提升,已經成為洗衣機市場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
全球化模式之變,從貼牌到創牌
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20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顯示,中國共有43個品牌入選,在TOP50強中只有國家電網、騰訊和海爾和中國工商銀行入圍。從品牌數量的國家分布來看,美國保持第一,入選品牌達到204個,其次是法國、日本,而中國位列第四。
為什么有這么大差異?中國企業全球化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貼牌加工、出口創匯;另一種是自主創牌的模式。前者可以迅速把規模做大,短時間內實現較高出口銷售額,但無法打響自主品牌,對中國制造的傷害也大。相反,自主創牌的路線雖然艱難,但是可以提高中國品牌的國際認可度和知名度。
以洗衣機出口產品為例,外銷TOP 5品牌中,美的出口量第一,達到609.8萬臺;海爾第二,為256.7萬臺;LG和新樂則排在第三和第四。但從出口均價來看,則出現了較大差異。LG出口的全部是滾筒洗衣機,產品結構均價最高,為205美元;海爾排在第二,均價為194美元;美的出口產品雖也以滾筒為主,但價格較LG和海爾很低,均價為113.9美元;新樂出口則以波輪和雙缸等低價產品為主,均價最低,為70.2美元。

在中國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從制造業大國變成制造業強國的背景下,過去以家電領域為代表的低價換規模式的競爭,實際上是一種粗放的、低端制造時代中國的縮影。未來在轉向品牌國際化的發展過程中,靠低價競爭,是打造不出高質量中國的。這也意味著,未來誰能最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占領品牌高地,也就在無形中增加了取勝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