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商做彩電,正暗流涌動。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非洲手機大王“傳音”擬在非洲推出互聯網電視,用Infinix品牌,操盤者是原樂視致新CEO張志偉。
據一位業內資深人士介紹,傳音手機發展遇到天花板,所以想拓展新業務,想法是做一個非洲的“小米”,在當地已有電商網站xmall,互聯網電視只是一個品類。另一位業內資深人士透露,傳音2018年年底已在物色人選,組建彩電業務團隊。
某彩電企業海外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傳音已經開始在非洲市場賣電視了,是否互聯網電視尚需確認,目前看到的產品不多,影響暫時不大。另據了解,傳音在非洲推電視,生產代工方面與KTC(康冠)和TCL都有合作。
對于在非洲推互聯網電視的消息,記者向傳音公司和張志偉本人求證,截至發稿尚未對此作出回復。
手機市場承壓加快多元化
公開信息顯示,總部位于深圳的傳音控股有限公司,是非洲主要的手機供應商之一,旗下有TECNO、itel、Infinix、Oraimo等品牌,已在尼日利亞、盧旺達、布隆迪、幾內亞、科特迪瓦、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等非洲國家設立了辦事處,并在埃塞俄比亞建立了工廠。
11年前的2008年,傳音在非洲全面啟動品牌戰略,在尼日利亞建立了其在非洲的第一個分支機構。憑借性價比,到2011年,在已有辦事處的國家,傳音的TECNO成為非洲雙卡手機第一品牌。2014年,傳音在非洲首次啟用電商品牌Infinix;2015年,Infinix聯合谷歌在尼日利亞發布智能手機。
最近,曾借殼上市遇挫的傳音,已進入IPO輔導期,這次可能瞄準科創板。記者登陸傳音Infinix mall的網站發現,傳音在智能手機之外,還推出了智能手環等其它智能裝備產品。
調研機構IHS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向記者分析說,今年多家手機商都將推出電視產品,中國和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都面臨增長的壓力,應對的方法無非是搶別人的份額、提高單價或者多元化。在多元化的道路上,從手機切入彩電業的小米,已提供了跨界的經驗。
另一調研機構群智咨詢的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放緩,今年甚至會出現負增長。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3.6億臺,預計2019年將減少到13.3億臺;其中,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2018年4.2億臺,預計2019年也將減少到4億臺。
近年全球和中國的彩電市場也很疲軟,但是非洲、亞太、拉美等海外新興國家市場,未來幾年彩電銷量仍有凈增長。張兵透露,中東和非洲2017年的彩電銷量達1100萬臺,2018年增長到1200萬臺,2019年將進一步增長到1300萬臺,其中非洲市場一年的彩電銷量約500~600萬臺。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認為,傳音在非洲首先有銷售渠道優勢。傳音與迪信通合作,在非洲發展手機專賣連鎖店。在這個渠道里,除了賣傳音的品牌,還賣別的品牌;而且,在手機之外,還賣音箱、耳機、LED照明等產品。今后,同時銷售互聯網電視,也并不是沒有可能。
其次,傳音在非洲還通過手機軟件,發展即時通信功能,這些軟件和功能也可以延伸到互聯網電視上。第三,傳音在非洲已建立了售后服務品牌和體系,今后可以對互聯網電視的售后提供支持。
事實上,傳音在內容上的布局,也是可打的“牌”。2018年11月,傳音控股旗下非洲的音樂流媒體服務平臺Boomplay Music與環球音樂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環球音樂的音樂資源將通過Boomplay Music平臺向尼日利亞、加納、肯尼亞、坦桑尼亞、盧旺達、烏干達和贊比亞地區的用戶開放。
非洲彩電市場的“增長陷阱”
張兵對記者提醒說,亞非拉彩電市場雖然未來幾年凈增長,但也存在“增長陷阱”。非洲彩電市場的成長,取決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以及基礎設施完善,其成長速度不宜過分樂觀。如,南非一年的彩電銷量頂多100多萬臺,與中國一年近5000萬臺的彩電銷量相比,規模相去甚遠。
而且,三星、LG、索尼、松下等日韓品牌在非洲彩電市場耕耘多年,海信、創維等中國彩電龍頭也早已在非洲布局,比如海信在南非設有彩電工廠,創維幾年前也收購了廈華的南非彩電工廠。傳音能否搶到新增的“蛋糕”,或者對手的份額,還需觀察。
更大的挑戰在于,傳音想借鑒小米做互聯網電視的模式,在非洲通過電商渠道賣電視,它打造XMALL網站,采用旗下電商品牌Infinix。張兵認為,如把中國經驗簡單復制到非洲,不一定能成功。
“中國依靠線上渠道快速崛起的模式,不一定能復制到海外。”張兵說,去年雙十一國內彩電零售量,線上、線下渠道已各占半壁江山。也就是說,每兩臺電視中,就有一臺從線上賣出去。這背后,有中國發展了十多、二十年的物流配送體系作支撐。然而,非洲的電商物流配送體系薄弱。
孫燕飚也認為,非洲電商非常薄弱。電商產品更新一般要15天,原因一方面是非洲消費者的網上購買習慣還沒形成,另一方面是物流配送體系普遍不發達。但是,如果傳音通過線下手機專賣店的銷售網絡,把當地的物流短板補起來,非洲電商市場還是有潛力的。
而被傳音視為借鑒對象的小米,它在印度的互聯網電視業務風生水起,走的卻是與在中國不同的模式。張兵說,小米在印度采取的是“智能電視+低價+運營商捆綁”的模式。印度與非洲一樣,電商物流配送體系薄弱,所以小米在印度市場,相當部分的電視是通過實體渠道、運營商渠道賣的。
“小米每臺智能電視,都結合內容和流量服務,讓印度用戶不裝有線電視,也能觀看,它提供的是整體解決方案。”張兵認為,這是小米互聯網電視業務在印度取得成功的關鍵,而非靠電商渠道。事實上,印度彩電市場線上渠道占比不到10%。
手機商跨界做電視成風潮
互聯網電視市場,仿如一座圍城。上一波跨界玩家微鯨、看尚等正偃旗息鼓,下一波華為、一加等又準備沖進來。與上一波跨界者多有內容資源不同,下一波沖進來的主要是手機商。
今年,華為將推出電視,一加也將推出電視,此前一加已在印度市場試水。上述業內資深人士透露,一加已經組建了電視業務的團隊,人員來自原來的樂視、暴風、看尚等公司。OPPO、vivo對電視市場也在研究和觀望,是否做電視已放入議程討論。
有意思的是,上一波淡出的跨界玩家,為下一波進入者孕育了人才。
傳音將在非洲推出互聯網電視,操盤者正是原樂視致新CEO張志偉。不過,張志偉本人至今并沒就此事向記者作出正面的回應。
2016年樂視超級電視的銷量曾沖到接近600萬臺,背后負責銷售的正是張志偉。樂視暴發資金鏈風波后,張志偉曾短暫離開樂視。2017年9月,張志偉回歸樂視,接替梁軍,成為樂視電視業務新的操盤手,出任樂視網高級副總裁兼樂視致新CEO。2018年4月初,張志偉淡出樂視致新的管理。
張兵表示,與上一波跨界者相比,他更看好這一波手機商做電視,因為它們真正做過產品和服務。手機商做電視,除了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乏力之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技術驅動。“未來各種智能終端之間將互聯互通,電視、手機、平板電腦之間的邊界變得模糊,為跨界提供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