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市場格局看,雖然暴風、樂視仍不斷努力釋放好消息,但需要面臨的現實是,此舉已經很難在彩電行業引起多大的漣漪,更別談變革、顛覆性的影響了。
不能否認,以樂視、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品牌,曾經對彩電制造業提出了挑戰,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當傳統制造企業具備這方面能力的時候,挑戰的效力自然就會削減了許多。
從目前市場格局看,雖然暴風、樂視仍不斷努力釋放好消息,但需要面臨的現實是,此舉已經很難在彩電行業引起多大的漣漪,更別談變革、顛覆性的作用了。
互聯網品牌仍在努力
雖然現在整體市場份額已經大為削減,已經快降至10%左右,但是并不能否認互聯網電視曾經的輝煌。
三四年前,在樂視、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品牌的帶動下,它們發動了對彩電制造業的沖擊,用它們的內容優勢,對以銷售硬件賺取利潤的彩電制造企業展開圍攻。應該說這種圍攻是有效果的,因為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從制造企業那邊購買設備,再從有線、電信等運營商手中購買內容的模式,現在帶有豐富內容資源的互聯網品牌介入,吸引了不少想嘗鮮消費者的目光。
這種模式能夠短短一兩年間就起勢,吸引了包括看尚、大麥、暴風、風行、PPTV等一大批互聯網品牌的跟隨,也讓海信、創維、長虹等傳統制造企業加速在內容端布局,確實也表現出了其改變市場節奏的屬性。
對互聯網品牌來說,本希望通過海量內容進而實現運營用戶,進一步改變傳統彩電制造業通過硬件銷售獲取利潤的市場模式??上У氖?,隨著大家的蜂擁介入,這種模式慢慢變成了大家的標配,當愛奇藝、騰訊視頻、優土等企業紛紛介入彩電業與多家達成合作的時候,海量內容已經不再是某個企業的獨有標簽。
這宣告了內容顛覆硬件銷售模式短時間內是失敗了,同時宣告了互聯網品牌不能再靠先前的模式走下去,需要重新尋找切入點。所以在過去的一年內,出現資金危機或市場危機的互聯網品牌多了。它們在整個彩電市場的份額也從最為輝煌的超過15%開始驟減,現在的市場份額已經縮減至近10%,對彩電市場的沖擊越來越弱。
但這并不妨礙它們繼續在努力,比如一直堅持以粉絲帶動銷售的小米,比如前幾天宣稱接手不少樂視經銷商的暴風,又比如剛剛宣稱獲得騰訊、京東、TCL等增值的新樂視智家,它們在行動表示,互聯網品牌仍是彩電市場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彩電市場大格局已定
正如前文多次闡述的那樣,互聯網品牌覺得還有希望,有一部分是因為其以前的模式確實可圈可點,但更大原因來自于其超強的自信(帶有互聯網營銷思維的自信),這種自信,讓它們過高地評估了自己的實力,同時也忽略了對手的改變。
從一開始就有改變世界的雄心,但后來發現每個市場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受到沖擊后會自我修復糾偏回歸到適合產業發展的主線上來,經此一役,互聯網電視品牌也意識到顛覆的希望越來越渺茫,未來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會欠缺改變窘境的實力。因為,畢竟在過去的一年內,彩電市場的格局已經較較四五年前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內容不再是新鮮事物。
當樂視攜帶豐富的資源而來,很多企業確實有點措手不及。樂視將大部分投資用來購買版權內容,這點對習慣硬件銷售的傳統彩電制造企業來說不太習慣,所以海量內容在當時對它們的沖擊很明顯。但是現在的彩電市場,隨著攜帶更多內容的互聯網視頻巨頭的介入進來,內容大融合時代到來,大家都有了豐富的內容,就不再是優勢了。再用內容來吸引用戶,誘惑力就減弱許多了。
其二,運營用戶的思維完全打開。
四五年前,要說用戶運營,很多企業還是一頭霧水。有人理解為電視購物再度興起,有人卻認為是純粹為廣告(開關機和插播)等,但現在呢?不同運營機構都在挖空心思琢磨,目前要么像酷開那樣模式創新帶領大家一起玩,要么像虹領金那樣投入產出比奇高,應該說大家運營用戶的思維已經完全打開,這對新入場或重新想打造影響力的互聯網品牌來說,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其三,外圍狩獵者增多。
通過先前互聯網品牌的攪局,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第四塊屏。它們或擁有資本,或擁有單方面突出的優勢資源,這讓它們在介入的時候變得更加靈活自如,比如通過戰投入股,比如通過雙方協作,也就是說現在的資源瓜分越來越明顯,大家都明白了各自賺取屬于自己的利潤,更懂得“術業有專攻”的道理。此時互聯網品牌想包圓,難度系數比以往高出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