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想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就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不過,快遞包裝、外賣包裝帶來的廢棄物污染,令人輕松不起來。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讓快遞包裝“輕松上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是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今年全國兩會關注的話題之一。在他今年準備的4份兩會建議中,其中一份,就聚焦快遞污染痛點。張近東提出,應盡快完善法規標準,大力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行動。

人大代表張近東
包裝垃圾回收率不到20%,建議規范快遞業綠色包裝法規
“要從源頭上減少污染,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發展方式和生產方式……要堅持全民共治,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3月2日,在2018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中,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關于環保問題的回應,也為當下快遞業的綠色發展、改革提供了探索方向。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17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快遞直接消耗約32億條編織袋、約68億個塑料袋、37億個包裝箱,膠帶使用總量3.3億卷。與之對應的是,中國包裝垃圾的總體回收率小于20%,其中紙盒只有不到一半被回收。

蘇寧易購綠色零膠紙箱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快遞包裝、外賣包裝以及隨之而來的廢棄物污染形勢嚴峻。一邊是造成大量的原生資源浪費,一邊是造成巨大污染壓力,推動快遞包裝減量化生產和循環使用,已是大勢所趨。
張近東建議,從三個層面緩解快遞包裝污染,包括完善快遞業綠色包裝的相關標準及法律法規,提高實用性和操作性;制定專項扶持政策和激勵機制,鼓勵企業自主探索各類綠色化解決方案;加強國民綠色意識,大力倡導綠色化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環保共識和覺悟。
在標準制定方面,張近東認為,應盡快明確快遞業綠色包裝使用率和回收率標準;制定快遞運輸環節服務標準,明確流通環節快遞包裝的損毀率,提高二次使用率;構建快遞業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建立非環保包裝的退出機制,逐步實現快遞包裝全面綠色化。

蘇寧易購共享快遞盒回收站
在政策鼓勵方面,張近東建議,對使用綠色包裝并能推動綠色包裝普及的企業給予政策及財政支持;鼓勵包裝制品循環使用,對循環使用包裝制品的商家及快遞企業給予激勵;建立快遞包裝分類及回收激勵機制,鼓勵商家、消費者及快遞企業對快遞包裝分類回收。
在提升民眾環保覺悟方面,張近東特別提出加大正面宣導的同時,可輔以市場手段加速推進,借鑒超市有償環保塑料袋收費的操作模式,嘗試面向快遞市場全面推廣有償綠色包裝,確定好定價機制,一方面可促進綠色包裝的循環使用,另一方面加速促進社會環保意識的樹立。
綠色包裝前路漫漫,政府、企業、公民個人一個都不能少
該如何消解快遞包裝帶來的污染?在“一切都能共享”的今天,部分電商、物流企業紛紛加入至共享大軍。有電商企業通過積分鼓勵用戶參與紙箱回收,有的將快遞包裝更換為可降解的綠色材料,有的則嘗試循環包裝袋、“共享快遞盒”……
2017年“418”期間,蘇寧物流首次推出共享快遞盒1.0,隨后逐漸放大共享和循環包裝在綠色物流中的應用。2017年12月11日,蘇寧物流發布共享快遞盒2.0版本,首批在北京、杭州兩地共投放5萬個,2018年計劃整體投放20萬個。業內專家認為,從長遠來看,綠色、環保、智能是大勢所趨,伴隨著快遞行業的巨頭相繼完成上市,在環保、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原紙價格上漲、輿論壓力等也倒逼企業采用更為綠色可循環的物流方式,最終形成一個多贏的局面。而在推廣綠色包裝過程中產生的成本分攤,數據掌控和回采,定制化類別的產品物流包裝等問題,仍需找到破解之道。
在張近東看來,快遞業綠色包裝是一項系統工程,從綠色循環產品的使用,到包裝回收體系的建立,以及快遞包裝耗材的減量化,不僅需要政府、企業的“聯姻”,也需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深植綠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