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你才會知道什么叫會呼吸的痛,這是小編今日份感言。
根據環境監測總站數據,11月14日北京PM2.5高達298,能見度小于500米,今天也是北京市供暖第一天,屬于嚴重污染。

數據來源:環境監測總站
來感受一下霧都的天安門,

再看看朝陽區某處,

數據源:和訊網
不過從高德霧霾地圖來看,不僅只有京津冀地區人們在吸霾,北方大多數城市也在程度不一的吸著霾,快捂住我的肺!

數據源:高德地圖
被霾了:內銷同比下降16.6%
“唉,雙11咋忘了買個空氣凈化器呢”,“是啊,我也沒買”,“聽說…”空氣凈化器的討論不絕于耳,那究竟誰家空氣凈化器(以下稱“空凈”)最熱銷,質量最好呢?小編給您科普一下空凈市場目前現狀:
先來看看近幾年空凈的整體銷量情況:

數據來源:產業在線數據整理
產業在線數據顯示,從2014年以來,空凈市場便開始穩定,增速驟降為10%-20%檔,截止到2018年9月,空凈內銷為210萬臺,同比增速直接轉負,表現為下降16.6%。而此前《2018中國空氣凈化行業消費白皮書》也顯示,2018年1-6月空氣凈化器零售市場整體規模225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空凈的下降似乎勢不可擋。
值得一提的是,空凈行業存在明顯的季節特征,簡而言之就是“吃一頭一尾的行情”,數據顯示,空凈內銷最受歡迎的季節為春季和冬季,也就是現在的季節,受地理位置及氣溫影響,空凈的熱銷時間慢慢縮短。

數據源:產業在線
不過,2018年空凈內銷相較于去年有明顯減弱趨勢,截止到9月數據,全年呈現同比下滑趨勢,有關分析稱主要受今年空氣質量以及一二線城市空凈的保有量基數影響,因為空凈的功能主要就是凈化空氣,所以其銷售的主要范圍在空氣質量欠佳的城市,像京津冀等。而隨著國家對這些區域進行空氣治理,空氣質量在慢慢提升的過程中對空凈是不利的,所以空凈慢慢開始添加加濕等各種功能。
高端市場被外資囊括
談到這,小編深有感觸,今年北京的霧霾天相比去年真的有明顯減少。那么市場上空凈的格局是怎樣的呢?
根據中怡康10月線下的一組銷售數據,目前國內的空凈仍以外資品牌為主,占比近6成,其中飛利浦以17.9%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A.O.史密斯以14.9%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惠而浦以12.2%屈居第四。在前五品牌中,國品占得兩席,其中,亞都以12.6%的市場份額險列第三,萊克以10.7%位列第四。

空凈線下10月零售份額(數據來源:中怡康數據)
從數據看來,大眾還是偏愛洋貨,不過國貨也在逐步給力中,來看看這些空凈產商的背景吧。
首先從成立時間看,洋貨大多品牌都有百年歷史,經驗和技術積累都不是蓋得,而國貨大多只有幾十年歷史,最長的美的也僅有50年歷史,然而其代表領域是家用電器,也不是環境電器,值得一提地是國貨品牌亞都,成立于中國北京,是最早進入空氣凈化領域的企業。還有主打智能家居的小米,近幾年開始布局,最大的優點在于智能和性價比,以空凈為例,最低價為899元,最高價為1999元,由于性價比高,產品向來供不應求。

數據源:和訊網根據公開數據整理
其次,從這些品牌產品均價來看,目前國內空凈高端市場幾乎被外資囊括,以A.O.史密斯、布魯雅爾為代表,而國貨品牌大多數定位低端領域,主打性價比,主要以小米、美的為代表,中端市場則呈現為以飛利浦、亞都、惠而浦、萊克、三星為主的中外品牌混戰局面。
最后,從技術和代表領域層面來看,外資品牌布魯雅爾、國貨亞都都是以專營空氣凈化領域的,針對性較強;飛利浦、惠而浦、松下、美的、三星都屬于大型綜合生產電器或家用電器類的集團,資金實力強,后期研發投入能得到保證;而小米則是互聯網基因強族,智能互聯一直走在前沿領域。
文末福利
給大家分享幾個霧霾段子:
段子1,為博君一笑

段子2,請給我點贊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