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光先生說:“設計中的復制,毫無意義可言。美,應是當下的普世價值,設計更多地要學著改變,不斷重新去演繹現代化和時尚化”。坐落在紫禁城之側,王府井之中的霞公府,是著名新裝飾主義大師邱德光先生的經典作品,在這里,他在東方圖騰中添加了西方音符,將西方文化融入進東方風情,撞擊出了生活品味的無限升華。


從太陽王路易十四的特里亞農瓷宮,到奧地利皇宮中的中國瓷器廳,古代西方皇室貴族對漂洋過海的青花瓷情有獨鐘,對那一筆風情和水墨的鐘愛到了近似癡迷的程度,而這一時期恰恰也是歐洲巴洛克藝術與中國瓷文化的鼎盛時期。在豪華富麗的歐式皇宮里,清雅秀麗的中國瓷器被奉作藝術佳品,并非是華麗與素雅混搭的陪襯,而是東西方審美共鳴的結果。二者同樣作為奢華的代名詞,在相同時代不同地域發揮著藝術設計的相同作用,在歷史的平行發展中交匯,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今天,兩種美學表現形式再次產生奇妙的共鳴,在設計師邱德光先生的作品——王府井霞公府中,兩種美學元素結合得極盡心思,并且在設計的重新解讀下煥發出與時代和諧的光彩。
王府井霞公府是居于京城紫禁之巔的頂級人文居所,它西依紫禁城,占據著王府井大街南口西側的“無價之地”,周圍環繞著無數知名歷史建筑。在這里建造住宅是項巨大的挑戰,不僅因為它建造在備受矚目的地段上,還因為它是一座建造在歷史文化之上的房子。今天,當人們走近霞公府,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東西方審美的琴瑟和鳴,設計師順應當下傳統文化的復興趨勢,在紫禁城的皇家風范與尊貴地位中融入現代社會的文化元素,打造出一種中國當代有開創性的高端住宅氛圍與人文環境。用邱德光先生的話來說:“在霞公府,我以新裝飾主義向紫禁城致敬”。


在霞公府的設計理念中,東方圖騰的流動線條與西方巴洛克的巍峨華麗相容兼具,一方面是中國傳統元素的現代改良,古典巴洛克符號的現代演繹,另一方面是東西文化的撞擊與多種風格的融合,為東方圖騰添注了西方音符,將西方文化融入東方風情,通過現代科技的輔助,以塑造新的東方內涵,以及帶有中國靈韻的“新巴洛克”。讓鐘愛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又喜歡西方現代風格的高端人士不會被巴洛克的穩重硬朗所拘限,在充分享受西方時尚居家生活的同時,又可在中西合璧的家中任意陳列中國古玩,讓住所展現出紫禁城“龍”的氣勢。
邱德光先生的設計主張是“進入居住者的思想,做他的思想居所”。霞公府的室內設計非常注重營造藝術氛圍,拒絕世俗之氣,所以單純奢華并不是這處居所的追求和目標,霞公府的奢華是讓大部分業主接受的有文化藝術氣質的奢華。走進霞公府的房間,我們可以明顯地發現設計師從中國傳統的花格窗,多寶格,格子梁天花板及斗拱斗線等裝潢樣式中接收靈感,邱德光先生將這些紫禁城、天壇等中國建筑和裝飾元素融合到當代的設計風格中,并且達到了非常和諧的視覺效果。這種將中西文化融會貫通的領悟能力和運用能力,成就了霞公府無與倫比的藝術氣質,使日常生活的居家空間呈現出充滿活力和變化的藝術氛圍。




邱德光先生大膽預言:未來,住宅就是藝廊。他說,“我以大膽嶄新的手法運用藝術品,讓藝術不只是空間的配角,為的是更進一步凝聚空間的靈魂與生命,因為藝術是未來生活的趨勢”。在霞公府,不論是壯麗的巴洛克式穹頂與古樸的水墨丹青相結合,還是繁復的哥特式旋梯與線條簡約的博古架相碰撞,這種渾然天成毫無突兀的大膽運用與創新,都是以中國傳統的審美為大美作為設計的基礎,以國際審美廣角做背景。經過對歷史、人文的探究后,將東西方藝術特點與文化相融合,構建國際視野下的新東方意象,展現東方人的國際審美情趣,亦是東西方古今文化互通后的國際化提升,并且這種富有東方意蘊的現代之美,正逐漸成為 家居 裝飾中的主流審美對象,以霞公府為代表的“新東方精神的中國潮”正席卷而來。


關于霞公府:霞公府是建造在北京紫禁城旁的頂級人文宅邸,身處有七百多年歷史的王府井文化商業街區。霞公府于2011年建成,名稱沿用晚清貴族載霞府邸舊名。其建筑規劃由中元國際工程公司完成,室內設計邀請了著名的“新裝飾主義”領軍人物邱德光先生主持。霞公府定位于為巔峰人士提供在中國經濟文化核心區域的頂級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將為您營造一個充滿文化內涵和頂級生活品質的溫馨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