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互聯網電視在中國迎來“內容深耕”時代
“本來還擔心通過電視屏幕看戲的人多了,會影響到線下票房,沒想到吸引了更多的觀眾買票走進戲院。”上海越劇院副院長梁弘鈞在14日召開的CIBN互聯網電視2017內容戰略發布會上說。
《東方大劇院》是由CIBN互聯網電視聯合海內外眾多演藝機構打造的互聯網觀劇平臺,讓觀眾可以坐在家中觀賞戲劇國粹。據介紹,2017年《東方大劇院》將啟動百場精品劇目計劃,全年現場轉播100場各類劇種演出,并提供上千小時的戲劇點播內容,覆蓋用戶將超過兩億人。
“互聯網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更扎實地對小眾人群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服務,把這些人群服務得更為精準和個性化,足夠多的小眾就形成了大眾。”國廣東方網絡有限公司副總編輯耿英嫈說。
隨著智能電視技術的日益成熟,用戶規模與活躍度不斷提升,具有大屏化、共享性等特征的智能電視越來越迎合現代家庭的娛樂需求,其承載的視頻內容、應用、增值服務具備巨大想象空間。
最新發布的《2016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到5.14億,占網民總數的72.4%。從網絡視頻用戶終端設備的使用看,智能電視的使用率位居第三,占比比去年增長了一倍以上,僅排在手機和臺式電腦之后。
據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綜合統計,截至2016年9月底,互聯網電視累計覆蓋終端達到1.96億臺,激活終端1.1億臺,激活率56%。互聯網電視平臺上的節目類型以長視頻為主,可吸引用戶長時間觀看,日均開機時長也遠高于傳統電視。
易觀智庫的研報指出,智能電視是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之外的客廳第四塊屏幕,是客廳的核心媒介形式,而中國經濟消費結構的轉型升級與家庭寬帶的降費提速,為探索客廳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也吸引了眾多企業前來掘金,而優質內容將是未來客廳經濟競爭的根基。
阿里數娛相關負責人認為,隨著內容重要性的不斷提升,過去人們選擇電視關注更多的是硬件品牌,未來則會同時考慮硬件和內容服務。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臺長田玉紅也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絡視頻平臺意識到,真正能夠體現核心競爭力、吸引用戶的,還是高質量、有價值的內容。
“站在行業格局的高度來看,實際上互聯網視頻行業的上半場已經結束了,該覆蓋的用戶基本上已經覆蓋到了;那么到了下半場,大家要考慮做的事就是基于大數據細分市場,給不同年齡段、不同興趣的用戶提供針對性的內容服務。”國廣東方副總編輯張雷說。
國廣東方海外事業部總經理麥奧茨爾趙紅雨表示,CIBN互聯網電視作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旗下的視頻新媒體平臺,將長期致力于中國文化“走出去”和國際文化交流。
“上線一年,CIBN互聯網電視的用戶已經遍布數十個國家,接下來我們將攜手土耳其、日本、泰國、美國等合作拍攝跨國題材作品,利用國際臺的多語種優勢,引進外國、尤其是非通用語種國家的影片,同時將 一帶一路 紀錄片、國產影視劇作品送到外國觀眾的家里。”國廣東方總編輯王堅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