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最重的時刻就是家人團聚時刻,一年奮斗在外,父母不一定時常陪伴在身邊,房間空蕩久了,也就成了思念。一塵不染的房間,裝滿的都是父母的牽掛。回家過年是一種怎么樣的體驗呢?
對不同的人來說,家的定義都是不一樣。有人說,家是大千世界的縮影;有人說,家是風雨相依的兩人世界;有人說,家是每個人一生的加油站;有人說,家是餐桌上熱烘烘的飯菜……
過年時分,累了就回家吧!老家的村口可能有了些變化;父母的額頭也許增添了幾絲白發,我們對家、對故土有著難以訴說的強烈眷戀。就如著名作家馮驥才所說,這就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從骨子里涌出的對家的情感。
籌備年貨、踏上回家之路,前幾天流行著一個趣味采訪。參與的受訪者說出了數個與過年相關的有趣故事。受訪者年齡跨度從24到年近40,代表了白領最主要勞動力年齡層,把他們的精彩回答拼在一起,促成了一盤暖暖的年味菜。
各式回答都掩蓋不了似箭歸心,自從有了高鐵,也伴隨著出行選擇越來越多,只要有時間、愿意花錢,再遠回家也很方便。有的喜歡給媽媽帶點 家居 禮物,有的喜歡給爸爸送點小家電來玩玩,各種的物品在一號 家居 網都能隨意搜索,便捷購買,過年就該熱熱鬧鬧、紅紅火火。
由此來看,過年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佳節,也是闔家團圓的時刻。每年春運,數以億計的異鄉人踏上回家歸途,與久別的親人團聚,那種祥和幸福的氛圍令人溫暖和感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家過年。這群異鄉人會堅持著夢想,或因路途遙遠客居他鄉,他們,思鄉之情更是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