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喜歡長長久久、世世代代的傳承方式,這種方式不僅表達在許多文學作品中,體現在所有節日慶典中,而且在建筑、裝飾、服裝佩飾中也無處不在。當然,這些表象背后是復雜的歷史原因、政治原因和宗教原因等等,這里我們不去研究這些深奧的根源,而是以家族為載體去探求人生何以幸福久遠,并且能將這種幸福與美好的情感世代傳承。在霞公府規劃之初,建造者就希望賦予它區別于普通住宅的不同特質:造一處有情感的建筑,造一所可以傳承的房子。
2015年福布斯美國富豪家族榜共有200個家族上榜,財富總計達到了1.3萬億美元。沃爾頓家族連續第二年問鼎榜首寶座,排在第二位的是科赫家族,第三位是馬爾斯家族,其中科赫家族與馬爾斯家族所經營的企業都已超過百年,入榜的另外一個家族——休伯家族已經是第六代傳承,他們的財富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在這些炫目的財富數字中我們需要關注的是這些家族何以傳承?他們在傳承什么?也許這正是今天中國社會的家族傳承所需要學習、領悟并付諸實踐的關鍵所在。須知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中找到位置,首先要在他的家族中找到位置,否則將終難獲得人生的歸屬感并享受內心真正的幸福。
從傳承的角度來觀察王府井霞公府,這座私人宅邸不僅停留在為家庭而傳承的層面上,更注重家族的傳承。如果從普通心理學的角度解析,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極大程度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也就是說受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的影響,這也是在做心理咨詢時大多數時間都在被心理咨詢師問及兒童時期成長經歷的原因,但僅從這樣的層面觀察并不能讓人們獲得最終的答案——真正地認識自己,發現家族傳承的奧秘。
其實,答案就在我們經常觀看的小說或電影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尊崇“光宗耀祖”的理念,但凡中榜或做官,都要修建宗祠;而在西方,有身份的家族總把祖先的畫像掛在家中顯要的位置。我們不要從迷信的角度去理解這個傳統習慣,而是要探究其背后的真實用意,即一個人終究要在自己的家族排序中找到位置,不管生與死,都只為證明一件事:存在。并且,還將以“存在”為基礎,為家族創造榮譽,用以更加突出這種“存在”,此時金錢與財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家族因此擁有了更加優美的名譽和更強的生命力。這種觀念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比如落實在一個商業活動中,有這樣觀念的企業家就會把基業長青作為終極經營目標,而不是盡快獲取暴利。
時間與人的生命結合就是歷史,空間與人的生命結合就是地域?,F代中國的住宅建筑往往將建筑本身與歷史、地域割裂開,為追求物業的利潤率而高速建造,不斷重復“住宅即商品”的模式。人置身于其中,并不能感受到應有的尊重,也很難被環境激發靈性,對于家族的傳承壓抑大于激勵。


霞公府中500平米左右的大戶型十分適合三世同堂共同居住,能讓老人、夫妻、孩子有序地相處與溝通,讓相互陪伴的生活更加從容而和諧。老人可以為孫兒講述自己和自己父母,甚至是自己祖輩的故事,告訴孩子他有著怎樣勤勞和智慧的祖先;夫妻也可以在工作之余既關心孩子的身心成長,又陪伴老人安享晚年。在這個家庭中,陪伴自始至終。當人們有了陪伴,就會獲得安全感,而安全感是萌生自尊和自信的基礎,只有自尊自信的人才會真正去尊重別人,從而獲得更廣泛的社會互助,讓人生走向幸福圓滿。這樣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是家族能夠長青的必備基礎。
王府井霞公府也是一處穩定的居所,能夠為家族傳承提供長久安定的生長空間。首先是霞公府所處的地緣穩固,緊鄰紫禁城,坐落于長安街與王府井大街交匯處北京飯店的北側,這個區域的建筑很多都歷經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穩如泰山。在時間的不停流淌中,霞公府為家族的延續提供了恒定不變的生長空間。
王府井霞公府的周邊更是齊集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有多樣的中國傳統建筑,也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充滿傳承精神的場域能為居住在霞公府的家族帶來充沛的精神力量,讓家族不斷繁衍出更為粗壯綿長的藤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