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CHiQ家電體系的初步成形和基于家庭互聯網的智能生態的完善,長虹已經在智能化的起跑線上“搶先半個身位”。不過,躺在成績單上自我陶醉不是長虹的風格,一位CHiQ家電研發人員表示,技術上的暫時領先并不代表什么,其他家電企業在后面追得很緊,他們要“一直向前奔跑”,時刻要有危機感。
眼下,CHiQ系列家電中的電視、彩電和空調已全線落地,人性化的功能遠遠超出消費者的期待值,引發一波波市場搶購熱潮,部分競爭對手也表現出對這一成功案例的肯定。從業界內外的反映來看,長虹走在了正確的智能化方向上,但這并不是碰運氣或者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艱苦探索而來。
據長虹家電產業集團智能技術總監李昱兵介紹,對于智能 家居 最初的設計目標非常簡單,和當下絕大多數家電企業的所謂“智能化”一樣,只需要在傳統產品的基礎上具有“智能”即可,“增加顯示屏,具有多媒體功能,能夠聯網,方便控制,顯得更加時尚……基本上就是這樣。”
不過,經過長虹UCD部門上萬次的樣本調研,與用戶面對面接觸了解他們的痛點之后,研發團隊的想法徹底改變了。長虹公司副總工程師陽丹說:“我們希望能夠把產品連接起來,形成為一個‘環’,用戶就在環的最中心,從而實現以人為中心的個性體驗,讓產品提供的內容和服務越來越貼近用戶的需求。”
就這樣,CHiQ產品的使命從簡單的智能家電變成家庭互聯網核心平臺的根基,成為長虹智慧家庭的立足點,進而向智慧社區、智慧城市發展成為三級生態體系的關鍵支撐點。其中,CHiQ電視被要求具有帶走看、分類看、隨時看和多屏看的“四看”功能,徹底消除讓用戶困擾的痛點;CHiQ冰箱則必須“聰明”起來,幫助用戶來管理冰箱里面的食物;而CHiQ空調要摒棄傳統的“硬件+功能”,實現“軟件+模式”形式的個性應用場景體驗。
對于研發團隊的成員來說,這一轉變是痛苦的,也是艱難的。“就像空調,原來只需要調溫度,現在需要的是應用場景,出風的方向、大小以及應該調到什么樣的溫度,我們什么都不知道。”一位管理人員介紹,無奈之下,團隊進行逆向思考,“有沒有可能讓空調根據用戶的情況做調整?這樣的話就相當于空調主動來感知人的需求,這樣就徹底反過來,成了從應用場景定義空調需要什么東西。但這樣對大家來說就是設計觀念的徹底轉變,要轉到應用場景,轉到產品,再轉到產品對用戶的價值。”
于是,長虹圍繞用戶開始了與價值相關的技術的摸索與研究。對于這個過程中的坎坷,李昱兵告訴記者,2014年的春節,所有人都在努力地進行技術公關,都過得不太好,“過年的時候,長虹很多部門放十幾天假,到初八才上班,我們一共放了兩天,大年三十和初一,其他的時間全部在加班。”
CHiQ家電發布會成功落幕后,研發團隊集體放假,他要請大家吃飯,結果被拒絕了,“他們說我不需要,我只想回酒店睡覺,然后明天回家陪老婆出去走走,有些有小孩的要去陪小孩。”李昱兵說,自己當時唯一的感覺是感動,完全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
接下來長虹會怎么做?是在現有基礎上修修補補還是繼續革命性的創新?CHiQ空調一位研發人員表示,CHiQ家電將會不斷向前奔跑,因為在智能化的道路上,其他企業也追得很緊,而且長虹給了他們現成的模板,“我們研發出來可能要攻關半年,他們可能一個月就能完成工作,路都已經趟好了,所以咱們的研發團隊不能停下來。”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以人為中心”理念的進一步貫徹,長虹將會推出更多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產品,讓CHiQ家族不斷壯大,現有的產品也會推陳出新,給用戶帶來更良好的使用體驗。未來,長虹將進一步完善基于家庭互聯網的智能生態圈,也讓產品更加貼近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