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能 家居 在發達國家市場已進入快速增長期,歐美國家智能 家居 滲透率超過35%,日韓超過25%,而我國則基本處于產業起步階段,智能 家居 滲透率尚不足5%。歷經發展十多年,智能 家居 為何在中國市場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對此,博聯總裁劉宗孺表示,智能 家居 一直止步不前,除了系統繁雜、安裝復雜、使用繁瑣等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缺少平臺化運營。智能 家居 互聯互通是需要每個單品的平臺化發展,而非簡單的功能智能化。
在他看來,谷歌以32億美元收購智能 家居 企業Nest,正是為了搭建一個平臺。他認為,作為數據大佬,谷歌投身智能 家居 領域,無非就是想獲取家庭數據,擴充智能 家居 平臺陣營。其實早在谷歌公布收購消息時,就有媒體質疑一個只生產煙霧探測器和智能溫控器的公司怎么值得這么多錢?
按照上述人士的說法,谷歌看中的還是Nest的平臺,在互聯網這個“得平臺者得天下”的時代,Nest目前已經證明了它是一個成功的終端設備商。而電商觀察人士黃小西也曾撰文指出,在未來的智能 家居 產業鏈中,平臺運營商的地位將占據食物鏈的頂端位置。
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瀏覽了業內企業發布的產品,在進軍智能 家居 領域之時,國內企業的確出現了一些發展方式上的差異。從已經發布的信息看,TCL、長虹、美的等企業熱衷于通過發布智能家電產品探索智能 家居 轉型之路;海爾則著重發布了U+操作系統,可以實現與所有智能 家居 終端跨品牌、跨產品的互聯互通,構建起一個多方參與、不斷完善的智慧生活平臺。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王蕾認為,智能 家居 產品是不同行業跨界合作、資源整合,以及用戶交互等生態圈的搭建。海爾集團相關人士稱,“目前U+是一個開放性的合作平臺,包括開放SDK、API標準,各品牌品類的接入,以及平臺的開放。”
另據記者了解,在搭建開放式智能 家居 平臺的同時,海爾還積極組建開放化的智能 家居 交互平臺。目前,海爾已經建立了包括智能產品消費者、開發者、從業者充分交互的社區,形成了海爾智慧家庭開放平臺的另一支點。
據測算,2015年將有1000萬家庭用戶享受到U+智慧生活,到2018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億,整個生態圈實現收入3000億元。
Nest創始人法德爾對智能 家居 有一個經典的論斷,“在云網絡上,將通訊、算法、傳感器和用戶體驗集成在一起才是智能 家居 的重點”,由此不難看出,互聯網思維下誕生的開放平臺 家居 理念或將成為未來智能 家居 的重要發展方向。業內專家表示,基于U+操作系統,海爾正在打造一艘涵蓋不同利益攸關方的智慧生活“航母”,這或將推動智能 家居 在中國市場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