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互聯網轉型·展望篇
經過2014年一年的轉型實踐,中國家電企業不論在“軟”服務還是在“硬”制造方面,都已經具備一定競爭實力。在“工業4.0”推動的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中國家電企業將會用互聯網激活傳統工業,保持制造和服務上的長期競爭力。而在互聯網轉型的持續實踐中,智慧城市概念下的智能 家居 、線上線下融合的O2O模式、互聯網普及下的大數據應用等三個方面,將對家電企業的轉型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將成為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家電企業轉型的機遇和挑戰。其中,智能 家居 是產品轉型升級的方向,O2O是營銷轉型的精髓,而云網、大數據則是實現轉型升級必不可少的工具。
2015年,家電企業互聯網轉型也將更多圍繞智能化、O2O、大數據這三個方面展開。
智能化建立互聯互通
各家電制造商需要通過整合資源,打通全品類智能家電產品,實現互聯互通。
2014年中國智能家電的規模爆發難以掩蓋家電產品智能化程度還很低的事實,智能家電市場在中國也尚未完全打開,智能家電智能 家居 還處于概念培育的初期。不過,任何因素都擋不住歷史滾滾的車輪,家電 家居 智能化是大勢所趨,2015年將有更多的智能家電產品面世,而且隨著智能家電價格的降低,智能化產品將向三、四級市場普及。2015年很可能是智能家電發生質變的關鍵一年。那么有關智能家電,企業應該從哪些方面抓住機會點呢?
真正的家電智能化應該是:1.通過軟件技術完成整合、協調,各種智能產品互聯互通不孤立;并依托云計算和大數據集成智能產品,實現人和產品之間、產品和產品之間的交互,最終構建一體化智慧家庭。2.緊緊粘合消費者的細節需求、情感需求、關愛需求等等,從而提供可以無限延伸的、個性化的服務。
但是現在涌現的智能家電還只是在控制智能化上做文章,有些智能家電產品的設計甚至不是出于對用戶需求的真正考慮,而是對現有產品的拼湊,以至于許多智能家電產品基本的操作設置不夠人性化,基本不具備靈活的遠程控制、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分析以及通過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實現低碳、節能、舒適的能力,而這三點恰巧是追求智能化的企業需要建立的核心。提高家電產品的智能性還需要家電企業連同產業鏈上下游伙伴在技術研發方面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智能家電的互聯互通包括智能冰箱、洗衣機、電視、空調等各類家電產品能夠通過互聯網相互聯接,包括通過移動互聯網、PC互聯網對其進行整體控制與管理,并且家電產品自身與電網、放置的物品、使用者等能夠物物相聯,通過智能感知,達成人們追求的低碳、健康、舒適、便捷的生活方式。
目前很多家電企業推出智能家電產品的出發點都是基于競爭層面而不是消費者層面,各家電企業分別發布各自的智能家電產品策略和部署,但是彼此系統封閉,數據互不相通,各個品牌產品各自獨立,無法兼容,失去了整體智能效應,無法實現真正的互聯,也不能滿足消費者的整體需求。
各家電制造商需要通過整合資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通全品類智能家電產品,實現互聯互通。應該說,在這個過程中,統一的標準十分重要,企業可以自行組織形成標準,相關行業機構和標準化組織也在制定相關標準。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必須意識到“競合”是未來社會的生存法則,在“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下,拋開已有的競爭糾葛,全身心擁抱智能化未來。
O2O整合線上線下資源
O2O作為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在改變消費模式的同時,也改變企業游戲規則和市場競爭格局。
2014年,以美的、TCL為代表的家電企業圍繞O2O對企業進行了全面調整,以京東、淘寶為代表的渠道商也在積極布局O2O。O2O作為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在改變消費者消費模式的同時,也改變企業游戲規則和市場競爭格局。
O2O模式作為線下實體店與互聯網結合的新模式,雖然看起來很美,但對傳統家電企業來說,落地卻并不容易。首先,這一模式的應用推廣,勢必要遭遇來自傳統渠道利益既有者等各方的阻力,如何做好利益分配,是傳統企業必須解決的一大難題。其次,運作O2O模式,要邁過消費者“流量”這道坎,沒有流量,就難以產生銷量;而“引流”這一技能,通常是互聯網企業所擅長的,傳統企業需要加以學習消化。最后,如何利用大數據技術打通線上、線下物流和服務信息,從而提高效率,保證用戶服務體驗,增加用戶粘性,這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家電行業目前在O2O建設中面臨經營模式理解不到位、用戶資源欠缺、技術屏障難以消除、線上線下服務難以協同、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欠缺等一系列問題,未來發展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如何實現分銷體系轉型?是否大連鎖壟斷時代將結束,轉變為自營以及線上電商平臺等多元化渠道模式?哪些將成為主要渠道,是否具有較強的可持續性?什么才是企業最適合的渠道并且如何合作?這些問題都將成為企業的困惑,需要各企業結合自身優勢與定位進行探索,打造適合自己的轉型之路。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O2O的市場培育仍需要時間。
O2O模式的良好實現需要企業具備大數據分析、用戶運營、物流配送、在線支付等協同和服務能力,以及線上線下商品管理和運營的能力。隨著未來中國家電行業O2O的縱深發展,線上線下資源優勢將不斷整合,立體型渠道建設也將逐步完善。
大數據深度挖掘用戶需求
大數據應用的關鍵在于提高對數據的處理和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大數據技術在家電行業的應用,其戰略意義并不在于單純地獲得海量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如何專業地處理如此龐大的數據信息并且正確地解讀大數據“背后的意義”。換言之,大數據應用的關鍵在于提高對數據的處理和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而實現數據增值的最終體現,必定是改善家電產品和服務。
未來的大數據應該主要分成四大板塊:一是大交易數據,即銷售的結果,終端交易的數據;二是大交互數據,包括在互聯網、微信、微博、社區等地方每一個用戶和消費者都在不斷發出聲音和不同領域交流互動,形成交互數據;三是大行為數據,即消費者想買什么,想看什么,想聽什么,它的過程是什么;四是大運營數據,即企業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數據。
只有將這四種不同類型的數據準確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體現大數據技術的增值價值,才能有效地預測未來并服務于企業各項決策。
具體而言,一方面,家電企業可通過獲取家電市場數據并加以統計分析來充分了解市場信息,掌握競爭者的商情和動態,知曉產品在競爭群中所處的市場地位,以更好地進行自我定位,制定準確的收益策略。另一方面,企業通過積累和挖掘家電行業消費者檔案數據,得到消費者購買產品的花費、選擇產品的渠道、偏好的產品類型、產品使用周期、購買產品目的、消費者家庭背景、工作和生活環境、個人消費觀和價值觀等用戶信息,有助于分析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購買傾向,研發出消費者需要并喜愛的家電產品,以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挖掘更多忠誠顧客。
另外,隨著論壇、微博、微信、電商平臺等媒介在PC端和移動端的創新和發展,公眾分享信息變得更加自由便捷,促進了“網絡評論”輿論形式的發展,這些評論形成了交互性大數據,其中蘊藏了巨大的家電行業需求開發價值。作為家電企業,如果能對網上家電行業的評論數據進行收集,建立網評數據庫,就可以再利用分詞、聚類、情感分析等了解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購買傾向、評論中體現的新消費需求和企業產品質量問題等情況,以此來改進和創新產品,提高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