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輝煌,如今的落寞。歐系、美系和日系的洋品牌家電在中國市場戰線日益萎縮,除了戰略上敗走麥城外,最核心的技術創新也是日漸乏力。
洋品牌技術創新不足
曾幾何時,洋品牌在中國家電市場橫行,靠的就是技術和硬件的全面領先。但隨著國產家電的成長和成熟,洋品牌家電的優勢迅速變成劣勢,如體積笨重、價格昂貴等。另外,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也讓洋品牌的技術創新不足。
比如,固步自封的日本家電就不愿與同行分享技術平臺。這就造成了當中國家電早已習慣在開放的技術平臺上你追我趕時,當消費者呈現出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時,日本家電卻反應遲鈍。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日本品牌都在關注硬件的改進,即便是軟件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的選擇。而歐系家電巨頭西門子則是發展策略存在問題。在2010年前后,西門子忙于生產線的擴大導致生產成本加大,使得家電產品的技術研發投入明顯不夠。雖然西門子一直在做戰略調整,但上市銷售的新品鮮有技術亮點。
此外,國內市場競爭激烈,讓整個家電市場早就進入微利時代,飛利浦、西門子等不少歐美企業已經將發展重點從家電領域向能源、醫療等行業轉移,而不愿在家電領域有過多投入。家電為其他行業發展讓路,使得洋品牌在家電創新方面的投入也隨之萎縮,技術創新更是日薄西山。
國產家電占據技術制高點
反觀中國家電,科技創新實力在不斷增強,在家電的關鍵零部件都已經掌握了核心技術。比如,在冰箱壓縮機和空調壓縮機等核心硬件領域,我國已經排在全球供應商第一位。我國的空調標準一級能效指標比歐盟的最高水平還高。在數字電視領域,中國企業多與科研院校強強聯合,已經占據了技術的制高點。
中國家電的崛起,正是源于對市場走向、對消費需求的積極應變,是在產品研發、市場推廣和綜合服務等多方面的不懈追求。
當前,國內的家電企業在傳統業務穩步發展的情況下,正向智能 家居 領域積極進軍和轉型,市場上國產的智能家電越來越豐富。相比之下,洋品牌家電在智能 家居 領域更是乏善可陳。而且,對于智能 家居 行業的發展,國內企業一直是持開放、合作和共贏的態度,這不僅促進了整個智能 家居 行業的發展,更能讓國內家電企業發展之路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