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航天工業、高鐵,三者之間的鏈接點在哪里?大眾的眼里,也許想不出比“科技前沿”這個虛詞更貼切的一個名詞作為紐帶。如果跟你說是太陽能企業,你覺得呢?是不是一種“我膝蓋都打算捐給你了,你就跟我說這個”的落差感?別急,美人秋香和村婦秋菊之間,不也就是一個鞏俐的距離嗎?
電影《大腕》里,有一句經典臺詞“一定得選最好的黃金地段, 雇法國設計師, 建就得建最高檔次的公寓!”。七情六欲,所求的,最難擺脫一個“最”字,其背后則是心理學上經典的“暈輪效應”,你和誰站在一起,你就是誰。哪里有人性弱點,哪里就有營銷理論。暈輪效應隨處可見,名人代言、活動贊助、戰略伙伴,企業們無不在找能夠把暈輪效應發揮得最佳的商業合作者,在各領域頭頂“第一”光環的機構,自然成為香餑餑。
在中國,高鐵無疑是鐵路運輸的No.1,甚至在整個交通體系內,其技術也是世界領先的。自拆分鐵道部,鐵路總公司成立以來。原先束于體制的鐵路系統,也在逐漸邁上市場化的道路。第一波吃螃蟹的企業中,就有四季沐歌。前不久,四季沐歌與華鐵傳媒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及高鐵冠名新聞發布會。想象一下,以后你坐著高鐵,視覺上,有車身彩貼;聽覺上,有“四季沐歌號”的報站音……先別努嘴覺得廣告煩,想想抱怨鐵路體制僵化、服務態度差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鼓勵鐵路總公司在市場化上走得更好,有足夠的資金支撐更完善的服務體系?市場化,帶來的本就是企業、客戶和消費者的共贏,況且,四季沐歌,如坐春風,也算雅致的名字,不是嗎?
關關雎鳩,美人難求,和冷艷的行業巨頭合作,并非是四季沐歌的第一次。如開頭所述,北京大學和航天工業都是四季沐歌的合作伙伴。三者都是在各自領域內的翹楚,以他們為背書,在初創階段,“北大四季沐歌”幫助四季沐歌在一個新興產業中崛起;而“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讓其得以續力。“四季沐歌”的品牌價值也被數倍放大,在目標消費者中取得廣泛認可和信賴。清華同方,北大方正,兩個金光閃閃的前綴,不明覺厲感撲面而來。鮮有百年老店的中國,一個新興的產業,打的又是人海戰術。沒有這些品牌背書,你逗呢?
當然,如果你僅僅把這作為抱大腿的行為,那也未免太局氣了點。以冠名高鐵為例,四季沐歌在冠名上瞄準的是頗為土豪式的“六縱六橫”,依靠鐵路橫掃高鐵覆蓋的區域。高鐵由于其移動性,比靜態廣告能夠覆蓋更多的人群,又因其經過城市、農村不同經濟發展區域,能夠最大范圍地影響目標受眾,無論是需要節能的城市,還是需要省錢的農村。其次,高鐵承載的人群,在節假日達到高峰,許多回家的“游子”,很容易受到“安全、節能、環保、節約”的太陽能熱水器吸引。再者,高鐵素來以高科技、環保受譽,與太陽能行業在這兩點上有共通點。
One more thing,汲取品牌背書的同時,北京大學為成立之初的四季沐歌提供了新能源研究中心的先進技術;3年前,四季沐歌與北大工學院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學太陽能研發基金”。與航天工業合作,四季沐歌成為航天技術產業化的案例,運用航天技術推出的“航天管”、“絕熱艙”代表了行業的核心技術,引領整個行業進入了航天科技時代。與高鐵的合作,在冠名之外,能在技術上獲得什么樣的靈感,則需要我們拭目以待。
營銷、技術,雙輪驅動的四季沐歌,正在從以太陽能為主的光熱企業向以“陽光·空氣·水”為三大戰略發展方向的新能源企業轉型。“太陽能、空氣能、廚電、水世界”,將覆蓋每個人更多的生活領域。有一天,也許人們的生活的方式會成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四季沐歌”。
而商業的紛繁往復中,人們尋求第一的伙伴,也在伺機成為第一,跳過龍門,歸于特勞特定位理論中那句“第一要勝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