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二手房市場真正問題是什么?
房產市場信息的不透明、虛假房源的泛濫、高企不下的傭金、備受詬病的信譽及層次不齊的服務,和事后缺乏完善的“問題”溝通渠道與機制……
也就是說,整條產業鏈和交易流程上,都是有問題的。在二手房市場,你可以看到地產這個傳統行業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弊端。“居者有其屋”,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個夢。
鏈家二手房交易傭金2.7%的背后:羊毛出在羊身上
2011年8月26日,北京市發改委出臺《關于降低本市住宅買賣經紀服務收費標準的通知》,規定二手房買賣時,500萬以下的房款付給中介的傭金將從2.5%下降到2%。而在實際操作中,一般中介公司都按照2.7%的比例來收取,即2.2%的中介費和0.5%的保障服務費(擔保費)。有業內人士表示,“其實這是行業潛規則,而目前鏈家在北京的市場占有率達到50%,利用壟斷優勢維持2.7%的中介費率,達到40%的超額利潤。”
顯然,這背后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費用邏輯。鏈家只是中介商,二手房買賣雙方都要為每一次交易付出很高的費用。
鏈家屬于典型的經紀人導向,把房產經紀人招到平臺上,通過獲取高傭金,支持它的壟斷地位。2014年12月2日,鏈家宣布公開平臺、將經紀人傭金提成提高到70%,消息公布后,包括我愛我家、21世紀不動產、思源地產等中介公司的房產經紀人陸續收到鏈家地產的挖角短信。這是想進一步壟斷北京等地的市場,擠垮其他房產中介公司,還繼續損害著買賣雙方的利益。

移動互聯網對地產的顛覆:大大降低中間成本
二手房交易的方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全面來臨的今天看來,是很落后的。信息如此發達,二手房信息卻不對稱。而高額的傭金造成這個行業大多數從業者都是吃青春飯的,沒有從根本上保證細水長流,各方受益。
移動互聯網能不能對地產特別是二手房交易產生顛覆呢?答案是肯定的。2014年,北京二手房成交慘淡,全年成交量有可能不足10萬套,為2009年以來最低,各種行業矛盾凸顯。從年初中介聯盟抵制安居客、搜房網,到鏈家全面終止與搜房網合作,再到無門店中介Q房網提出傭金提成高達85%,傳統中介正在發生劇烈變革。二手房中介領域的潛規則傭金比例大多數是在2.3-2.7%,差不多100萬的房子的中介傭金要2萬多,北京這樣的供方市場里,買房客戶往往還要承擔10-20%的各種稅,經濟壓力太大,這也導致了因為傭金過高而成交慘淡的現象。解決二手房行業矛盾最重要的辦法,就是降低中間成本,讓二手房交易回歸到各方都能接受的合理區間,行業發展才能可持續。
信息的更加公開透明,在交易平臺買賣雙方信息更加對稱,利用移動互聯網甚至是可以免費實現的。這樣就沒有理由不降低中間成本。客戶體驗大大提升后,由于需求一直存在,交易量將會回歸到正常水平,二手房經紀人群體也將大浪淘沙,進入職業人才時代,大家不需要干一票就走,基業長青,收入基于能力和經驗穩步提高,買房的人和賣房的人也都滿意,因為不需要付出那么高的中介費。

思源在革自己的“命”:社區地產O2O
思源地產緊隨鏈家之后作出調整,結果卻讓人大為吃驚:他們宣布二手房買賣傭金從原來的2.7%下降至1.5%,租房傭金減半,思源成為北京首家宣布大幅降低傭金的中介公司。思源是北方區一手房代理市場的老大,盡管二手房業務相對較弱,門店總數約50家,主要集中在望京、亞奧、國貿、雙井等東北區域。但思源地產常務副總經理、房通網副總裁楊皓表示,2015年門店將會達到200家,這些店都會成為思源的社區服務站。
在我看來,思源在主動革掉自己的“命”,又快又好的搭建社區地產O2O平臺。思源剛剛上線的房通網,加上移動APP和官方微信客戶端以及400電話等,形成一個線上信息服務平臺。房產交易,線下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大宗商品交易,總要去現場看房吧?所以,思源的社區服務站,就會成為就近接單、就近派單的線下網點,實用而高效。而不像鏈家號稱1000家門店,實際一個社區開2-3家門店非常浪費,很多僅僅為了打壓同行,形成絞殺。坊間盛傳,鏈家有計劃在一兩年內把門店減少到200家左右。
思源地產常務副總經理、北京房通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楊皓先生透露,“1.5%新標準推出僅月余時間,思源各區域人均單量提升近40%,公司整體交易量提升了10%”,思源自降傭金反而提升了自己的業績水平,而經紀人因為客戶轉化率提高,成交量增加,收入也不少,而且日趨穩定。思源正在通過低價高品質房產信息服務贏得買賣雙方的信賴,而低傭高薪企業化運營吸引更多優秀經紀人加盟,又通過移動互聯網新模式降低各方成本,提高人均效益,實現了買方、賣房、經紀人和思源的四方共贏。鏈家和思源做出截然不同的調整,隨著2015年二手房交易的競爭更加激烈態勢出現,我想,民眾會更加受到實惠。